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现有治疗方法和药物,根据作用对象不同,潜在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或细胞及作用于冠状病毒:
1)抗病毒治疗:现有药物不是直接杀死病毒,而是抑制病毒在人体的复制、传播。如:洛匹那韦--干扰病毒合成、瑞德西韦--阻止病毒RNA复制。
2)对症治疗:免疫系统暴露于病毒时,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进行特异性激活,它仍有潜力恢复并消除病毒。如:针对并发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清热镇痛、止咳化痰,调节失衡的免疫系统(其中用激素来降低过激的免疫反应,但可能引起后遗症)等。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候选药物在体外具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到体内效果却不行的原因为:一是可能带来治疗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二是体内达不到药物起效所需的浓度。
细胞治疗在冠状病毒治疗的潜在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在重症患者治疗中主要起支持作用,非特异性疗法。不是直接消灭病毒,但有助于缓解炎症,改善肺功能,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其治疗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机理为:
1)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分泌细胞因子,降低过激免疫反应,特别是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对人体器官造成的损伤,同时减少激素的使用,降低因此而产生的副作用。如MSCs通过关闭免疫细胞活化的TNF-α途径减轻炎症,抑制或禁止T细胞反应,预防细胞因子风暴。
2)支持修复作用:MSCs通过静脉输注人体,部分聚集在肺部,可分泌细胞营养因子如KGF,HGF,GM-CSF,Ang-1等,改善肺部细胞微环境、保护和修复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NK细胞也均已验证对SARS、H5N1、埃博拉、寨卡、登革热、HIV等多种突发病毒感染疾病有很好的抑制和消除能力。
细胞治疗在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进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适用性
备注:
1.病人比例根据国家卫健委截止2020年2月8月24时公布的数据计算
2.治疗方法依据来源于国家卫健委2020年2月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
总的来说: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感染途径相对明确,特别是由于冠状病毒突变率高而产生的新型病毒缺乏及时诊断和针对性的特效药物,是目前威胁人类安全的重要威胁。
2)目前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特效药非常稀缺,疫苗和药物开发耗时较长。
3)细胞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的细胞功能来选择合适阶段,合适症状的病人进行治疗。
最后,向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广大义务人员致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