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文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2年端午节放假3天,现安排放假时间如下:  6月3日、6月4日、6月5日放假,共三天  请各位新老客户提前做好时间安排,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提前祝您:端午安康![详细]
新闻资讯

科普日常 | 当肝硬化遇上干细胞,点亮健康希望!

肝脏,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作为人体的 “化工厂”,每天默默承担着500多项工作任务,如凝血、解毒、代谢、合成、免疫功能……肝脏又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的痛觉神经极少,即使受伤也“不声不响”。常见的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发生时不容易被发现,需要靠我们大家进行积极地防治,全力保护肝脏健康。 图片 我国肝病患者数量巨大,中国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在内)人数可能超过4.47亿(2020年统计)。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的弥漫性肝损害,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但如今,医学领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 间充质干细胞,正成为对抗肝硬化的 “超级战士”,为众多有需求的朋友点亮了希望之光! 1 关于肝硬化治疗现状 图片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通常是由长期的肝脏损伤引起的。随着病情的加重,肝脏会变得硬化,无法有效地完成原本的功能,如代谢毒素、产生蛋白质和分解药物等。造成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如:长期饮酒过量、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疾病、药物或化学毒物等、寄生虫感染、循环障碍等。 大多数肝硬化只有一个病因,也有多个病因同时作用,如HBV、HCV 重叠感染;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长期大量饮酒等。此外,在主要病因的基础上,一些协同因素可以促进肝硬化的发展,如肥胖、胰岛素抵抗、某些药物等。 我们的肝脏由于没有痛觉神经的分布,即使生病了在早期很难感知的到,导致肝病往往到很重的时候才被发现。肝硬化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肝移植。然而,药物治疗往往仅能缓解症状,难以逆转已经形成的肝脏纤维化和瘢痕化;肝移植虽然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供体短缺以及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且需要服用大量免疫抑制剂来减少免疫排斥,使得许多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病情持续恶化。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2 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硬化 图片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SCs)技术的出现,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肝硬化治疗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间充质干细胞应对肝硬化的机制: MSCs可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MSC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潜能。研究表明,无论何种来源的MSCs均可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化合物等的诱导下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HLCs),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由MSCs转化而来的HLCs表现出与肝细胞相似的功能,从而促进肝损伤的修复。MSCs来源的HLCs还具有与肝细胞相同的产白蛋白、糖原储存、尿素分泌、低密度脂蛋白摄取等功能。 图片 此外,间充质干细胞还能够刺激肝脏内源性干细胞的增殖,进一步加快肝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进程,形成一种 “内外联动” 的修复模式。 抗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肝脏结缔组织的异常增殖现象,其核心机制在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增多。间充质干细胞在人体内通过分泌多种免疫调节因子和外泌体等胞外囊泡,能够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过程,进而显著减轻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展现出其在治疗肝脏疾病方面的潜在价值。 图片 免疫调节 间充质干细胞具备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比如PGE2、IL-10、TGF-β等,与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进行相互作用的能力,抑制TH1,TH17淋巴细胞分群,促进Treg细胞分化,促进M1向M2极化等这些因子有助于维持体内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 图片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肝硬化治疗领域的新曙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日益成熟,间充质干细胞将成为应对肝硬化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年轻健康 “看得见”?干细胞:预防、治疗、抗衰、防癌的关键力量

下一篇:干细胞:预防、治疗、抗衰、防癌...如何让年轻健康看得见!

版权所有© 吉林省中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运营:聚鼎科技  吉ICP备12000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