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文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2年端午节放假3天,现安排放假时间如下:  6月3日、6月4日、6月5日放假,共三天  请各位新老客户提前做好时间安排,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提前祝您:端午安康![详细]
新闻资讯

干细胞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血管“畅通无阻”!

随着年龄增长,不仅会出现皮肤松弛、身体机能下降等一系列老化表现,甚至连心脑血管也会感觉“力不从心”,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比如我们熟知的动脉粥样硬化就属于和年龄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国家,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亿,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约350万,其中心脏性猝死60万,为全球之首。对于皮肤和身体机能的变化,尚可通过美容护肤、饮食运动等手段加以改善,那么心脑血管的衰老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改善呢? 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疗法为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图片 图片 01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AS)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炎症性血管病变,为心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主要影响动脉内膜,是由于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外观像小米粥样的斑块,导致动脉变窄变硬、弹性降低、阻碍血流,继而造成器官缺血损伤,它是脂质代谢紊乱导致的、以血管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失衡为主要病理基础的、与衰老相关的慢性退行性疾病。 目前研究发现, 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参与了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进展和破裂等各个阶段。 图片 AS的发展是一个缓慢持续进行的过程,初期动脉粥样硬化常无任何临床症状,通常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当血管壁上沉积着的“小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使血流被中断,会诱发严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等。 02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1、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2、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卒中(中风)、短暂性脑缺血; 3、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 4、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 5、发生在下肢,则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图片 除去年龄和家族病史外,具有胆固醇水平异常、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吸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高危因素人群更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的可以用他汀类药物干预,症状严重时也可以经外科手术(俗称“搭桥”)或介入(俗称“放支架”)方式来干预。 由于临床使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存在肝肾损伤、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如何攻克它成为临床医学的研究重点。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一直在探索新的防治策略,而干细胞的出现为这一难题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03 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显示,衰老与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中miRNA表达失调有关,miRNA是一类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具有调控功能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其表达失调可能导致与年龄相关的血管生成过程损伤、细胞应激恢复力下降、斑块形成或破裂。 2、随年龄增长,TGF-β的旁分泌作用增加,导致血管壁中的胶原蛋白合成失调,从而出现弹性蛋白合成减少、弹性蛋白降解和碎裂、弹性蛋白钙化、细胞外基质成分交联改变等,并最终造成血管纤维化和动脉硬化。 3、高龄、机械力、过度炎症或其他内部环境紊乱,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而内皮细胞对维持血管的结构完整性和稳态至关重要,一旦发生障碍,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衰老内皮细胞还会损害内皮完整性和通透性,促进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积累,从而进一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 04 为何要用干细胞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 干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具有无限复制的特性,可以产生大量的工作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可包括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诸多类型。其中,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基质细胞的异质性群体,可从脐带、脂肪组织、骨髓等组织中分离出来。 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旁分泌效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作和进展,发挥着降低血脂、减小斑块体积、缓解内皮功能障碍、增加斑块稳定性和整体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而且获取容易,具有体外快速扩增的潜力和靶点特异性,且风险相对较小。 05 干细胞调理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医学专家们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可以通过分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发挥其独特的抗炎和免疫调控作用,用于包括AS、心肌梗死、阿尔茨海默症、下肢缺血损伤等的改善和修复。 图片 发表在《Regen Med》杂志上的综述对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干预中的潜在机制 进行了详尽介绍。 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临床试验中研究最广泛的干细胞,已被证明具有旁分泌作用,能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修复受损组织和支持造血的功能,能有效修复和调节血管损伤、血管炎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图片 ▲ MSC对AS的作用 另一项发布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的一项报告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 该研究试验以《间充质干细胞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1] 报告主要成果: 1、降低T细胞的免疫反应; 2、有效改善血脂异常; 3、把导致主动脉根部病变的大小减少了33%。 图片 (a)主动脉根部三瓣膜区域病变大小(红色); (b)巨噬细胞含量占总病变面积的百分比(紫色); (c)T细胞数目(箭头指示); (d)胶原含量占总病变百分比(蓝色)。 干细胞具有向损伤部位趋化迁移及免疫调节的特性,能够加速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改变单核巨噬细胞的重构性、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及参与免疫抗炎等,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提供新的思路。 06 干细胞对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4大机制 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中也阐述了干细胞用于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第一作者总结了干细胞对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4大机制: 1、调节脂质代谢 专家通过对高胆固醇血症动物试验进行干细胞调理,8周后数据表明,干细胞综合调理后的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了33%。 2、内皮细胞保护 通过研究证明,干细胞可增强内皮细胞分化,提高内皮细胞活力,加速受损动脉内膜的修复过程,减少或消除斑块的堆积。 3、清除炎症细胞 干细胞调理能清除炎症细胞进而减缓AS进程,主要表现为减少浸润的炎性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其活化、改变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打破M1/M2的平衡、调节T/B细胞的免疫平衡。 4、支持血供造血 在AS的修复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功能,加速体内的营养物质交换,提高血管修复效率,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图片 未来思考 综上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轻内皮功能障碍、降低血清脂质水平、抗炎并稳定现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使得其成为有效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研究的理想选择。

上一篇:加法vs减法:带你了解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疗法的区别

下一篇:干细胞对人体九大系统多种疾病有改善和预防作用

版权所有© 吉林省中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运营:聚鼎科技  吉ICP备12000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