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吸困难到自由呼吸:干细胞改变哮喘患者命运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目前全球哮喘患者达3.58亿,而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哮喘患者约为4570万。20岁及以上哮喘患者中的26.2%存在肺功能气流受限,且年龄越高,出现肺功能气流受限的比例越高。
图片
近日,国际期刊《Current 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一文,详细介绍了一名68岁的男性,因长期受哮喘困扰,并频繁发作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通过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和氧疗,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图片
这位患者接受了一次总计1亿个UC-MSCs的静脉输注,治疗过程持续40分钟。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胸痛或面部潮红等。
在治疗后的2个月和6个月研究人员对他进行访问,他表示哮喘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对吸入雾化器和氧气机的依赖大大降低。感觉自己症状有了很大改善,活动没有限制了。
图片
这一案例展示了UC-MSCs在治疗哮喘方面的巨大潜力。间充质干细胞以其抗炎、免疫调节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的能力,为治疗哮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治疗方式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
哮喘离我们有多远?
哮喘以气道高反应性、呼吸急促和粘液分泌过多为特征,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2022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中国肺部健康(CPH)研究组的一项重要成果。文章指出了中国严峻的哮喘疾病负担:我国约有4570万成人哮喘患者,逾70%未确诊,过敏性鼻炎和烟草是重要危险因素。
图片
哮喘的患病率为1%~18%,死亡率逐年上升。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到2025年,全球可能将有超过4亿人患有哮喘,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图片
间充质干细胞成功治疗哮喘
图片
该报告指出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气道炎症,导致阻塞性肺部症状。在临床前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已证明能够改善哮喘症状和免疫途径。
一名68岁长期哮喘的男性,因持续性哮喘症状而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 40 分钟内以 1 亿个细胞的剂量静脉输注。患者没有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或并发症。治疗后两个月,他使用急救吸入器的次数减少到每月1次,急救吸入装置和喷雾器的用量分别下降90%和70%。6个月的随访中,情况持续改善。
图片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01
组织发生疾病后可以通过释放出多种趋化因子,引导血管中的干细胞通过血管内皮转迁移进入靶组织,即产生归巢。
图片
将间充质干细胞与小气道上皮细胞共培养发现,一部分间充质干细胞迅速分化为上皮细胞并回复上皮细胞单层,其他间充质干细胞直接与上皮细胞融合。因而可以考虑凭借干细胞技术来修复气道上皮细胞,增强上皮防御能力,防止哮喘疾病进展。
02
间充质干细胞在发生归巢定植到病变部位以后,能通过改变局部细胞外微环境使内源性祖细胞发生趋化、定植、增生、分化,修复损伤组织。
图片
03
间充质干细胞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调节失衡的免疫系统,从而发挥改善病情、治疗疾病的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抗纤维化因子或者血管生成介质等旁分泌反应,直接或间接启动细胞内机制,参与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效应。
小结
哮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但目前常规的干预方法只能减少哮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让哮喘出现急性严重状况。近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迁移至肺参与修复和重建并抑制纤维化,同时早期使用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从这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干细胞技术或许能够实现治愈哮喘的目标。相信随着再生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干细胞技术将为更多哮喘患者带去新的希望。
上一篇:干细胞在治疗重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下一篇:看免疫细胞如何帮你干掉你体内的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