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疼痛发起冲锋!干细胞化身“止痛小能手”,慢性疼痛或将迎来治疗新选择
慢性疼痛就像埋藏在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随着疾病进展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健康生活。干细胞从细胞层面入手,通过组织再生修复、炎症调控等功能共同作用消除疼痛,对于顽固性疼痛有着极大应用前景,有望替代“阿片”类止痛药成为慢性疼痛患者新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曾为疼痛所扰,有些是一过性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等一段时间就会恢复。
还有些比较麻烦的慢性疼痛,长期持续的慢性疼痛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它甚至还是病理性疾病的“危险信号”。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如今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目前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剧增,老年膝关节炎、肥胖、久坐或其他慢性病人群,更是饱受慢性疼痛困扰的群体。慢性疼痛已然成为了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 我国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人数预测(万人),上述疾病伴随着长期的慢性疼痛,可以预见我国慢性疼痛人数也在逐年攀升
然而,现实中很多患者对疼痛却知之甚少,要么长期忍受,要么忽视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慢性疼痛不是靠忍就能解决的,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认知,及早就诊。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干预中得到广泛研究,目前利用干细胞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受到研究者特别关注,尤其是慢性关节疼痛、神经性疼痛等,未来,干细胞有望终结“阿片”类止痛药,为缓解疼痛带来新方法。
01
慢性疼痛不能忍,
可能是隐藏的疾病在“作祟”
疼痛是身体遭受外部伤害(比如创伤、手术),或疾病侵袭(如膝关节炎)而释放出的预警信号。
通常来说,以3个月为限,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疼痛为急性或亚急性疼痛,而持续或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的疼痛则被称为慢性疼痛。
如今,慢性疼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重新定义为独立疾病,并被首次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目录(ICD-11)。
可见,国际医学界已经将慢性疼痛提升到疾病的高度。有数据显示,全球慢性疼痛发病率较高,其中65岁以上老人约有80%正在承受着慢性疼痛,在这些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有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产生的疼痛,常见于膝盖、手指和手腕等部位。
而神经性疼痛也是慢性疼痛的又一大分支,占各类慢性疼痛的30%以上,包括椎间盘源性疼痛、三叉神经痛、晚期癌痛、中枢性疼痛等。
△ 临床上常见的一些慢性疼痛
常见的慢性疼痛主要有以下几种:
1、慢性周围性神经性疼痛:如糖尿病慢性周围神经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2、慢性中枢性神经性疼痛: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所致的疼痛。
3、肌肉骨骼疾病:如骨关节炎疼痛等。
4、其他:包括慢性头痛、慢性内脏痛、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等。
慢性疼痛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隐藏在我们体内,随时有爆发风险,但却未能引起更多患者足够的重视,对待慢性疼痛不能等着原发疾病好转疼痛就就会自动消除,而应该把慢痛当作疾病去积极对待。很多慢性疼痛会越忍越疼,而且,忍痛时间越久,治疗越棘手。
可如今,慢性疼痛患者的就诊率不足60%,更令人担忧的是,经过治疗后,完全缓解率竟还不足20%!甚至还只能接受“阿片”类止疼药等传统治疗方式,无法有效改善疼痛。
“阿片”类药物镇痛与糖皮质激素等成瘾问题也一直是萦绕在众多慢性疼痛患者心头的无奈,几十年来医学界都缺乏突破性药物问世,人们一直期待有效的疗法能够尽快到来。
02
标本兼治,
干细胞“止痛”更“治痛”
服用药物来“止痛”往往也只是暂缓症状,却无法完全治愈病情,只有找到诱发疼痛的病因对症治疗才能从根源上缓解疼痛。
而疼痛通常是体内炎症的主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哪种疾病诱发的疼痛,大多是炎症因子刺激神经细胞,才产生了痛觉。
△ 炎症因子刺激神经细胞产生疼痛感觉
我们都知道,干细胞可以调控炎症微环境,缓解炎症进程,促进组织再生。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缓解多种炎症性疾病带来的疼痛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腹膜炎、肝炎等炎症疾病,这也让干细胞成为干预炎症性慢性疼痛的潜力“武器”。
干细胞干预炎症性慢性疼痛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炎作用:干细胞被认为具有抗炎特性,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并减轻炎症。干细胞移植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来减少促炎因子如 IL-1β及IL-17释放,增加抗炎因子如IL-10表达,抑制iNOS活性,减轻炎症反应来缓解慢性病理性疼痛。
2.修复和再生作用:干细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潜力。干细胞通过分泌 GDNF、NT-3、b FGF 及 NRG-1 等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受损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存活与功能修复,从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3.调节神经传导:干细胞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调节神经传导和疼痛信号的传递。这可能涉及干细胞对神经元活性的调节,包括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改善神经元功能。
此外,干细胞还可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密度来改善局部血流量及缓解热痛觉过敏现象,改善机体微环境,抑制氧化过激反应等,从多方面渗透式调节疼痛感,为缓解慢性疼痛带来益处。
针对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三种慢性疼痛,干细胞的有效治疗也为缓解疼痛带来临床效益。
1、椎间盘源性疼痛
研究显示,干细胞疗法有助于减少炎症介质、恢复退行性椎间盘的细胞结构,适用于顽固性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
《Transplantation》杂志曾发布了一篇运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MSC)修复椎间盘的研究,在10名腰椎间盘退化的慢性腰疼患者身上进行了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患者腰椎部位有了明显改善,随访的2年内,患者疼痛评分由68.9下降到20.0,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替代疗法是安全可行的,仅需微创处理,无需手术或住院治疗。
图片
△ 椎间盘自体间充质骨髓细胞修复:一项试点研究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MSC治疗的患者中,Pfirrmann分级量化的退行性病变得到改善,而对照组却发生了恶化。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使用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慢性腰疼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图片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MRI变化
2、骨性关节炎疼痛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负重关节及活动量较多的关节(如颈椎、腰椎、膝关节等),在中、老年群体中十分常见。
早在2014年,首尔大学的研究团队曾于国际期刊《Stem Cells》(影响因子:6.277)上发表一则关于运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历经6个月,证明了干细胞安全性及骨关节炎疼痛缓解情况,关节镜检查,高剂量组的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侧髁软骨缺损减小,组织学显示有透明软骨再生。
图片
△ 图为放射学结果:在注射干细胞3个月时,在两个髁中发现薄软骨,6个月时软骨增厚
在之后的一项韩国研究中,不仅证实了干细胞对骨关节炎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还额外发现了关节软骨持续再生的临床及结构证据,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再添一力证。
图片
△ 关节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一项为期两年的随访研究
3、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极具异质性的一类疾病,其病程迁延,常规的神经阻滞、外科手术、以及阿片类强镇痛药物的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因传统方法不能对损伤神经进行修复或促进神经再生功能。
而干细胞在众多临床研究中表明其具有神经元修复,重塑神经功能的作用,为神经类疾病治疗,缓解疼痛带来益处。
图片
△ 人类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修复电路和恢复神经功能
在脊髓损伤性疾病治疗中,也有研究显示出了广阔前景,耶鲁大学和日本札幌医科大学的研究者报告了13例接受自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患者案例,其中,超90%的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图片
△ 静脉输注自体血清扩增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13例
所有出现的慢性疼痛症状都能“溯源”到相关的疾病,而干细胞是从最细微的细胞入手,发挥其强大的组织再生、器官修复和免疫调节功能,在疾病治疗上提供新思路,新策略,已经成为临床的新选择。
干细胞可改善造成疼痛的原发性疾病,从源头上解决疼痛问题,克服传统止痛方法(比如止痛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等)“治标不治本”的缺陷,还可使患者摆脱长期用药造成的依赖性及不良反应问题。
对各种慢性疼痛患者;传统治法无效的患者;顾忌传统止痛方法副作用的患者;不想接受慢性疼痛传统治疗的患者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且干细胞疗法周期短,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局部微环境,经过几次治疗,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疼痛症状。
随着干细胞的兴起,干细胞将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一种更加有效且长期稳定的治疗策略。
慢性疼痛被比喻为一种不死的癌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对慢性疼痛的临床和应用潜力越来越得到证实。作为革命性的治疗方法,干细胞正在改变整个医疗行业,相信未来干细胞将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更多益处。
参考资料:
[1]https://journals.lww.com/transplantjournal/Fulltext/2011/10150/Intervertebral_Disc_Repair_by_Autologous.20.aspx
[2]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 proof-of-concept clinical trial.https://doi.org/10.1002/stem.1634
[3]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A 2-Year Follow-up Study. https://doi.org/10.1177/0363546517716641
上一篇:免疫细胞护卫,干细胞固本!
下一篇:干细胞在治疗重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