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患者随访7.5年显示丨干细胞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多病因的骨科疾病, 因其高危害性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已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认知与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干细胞移植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有显著疗效, 甚至可以达到早期股骨头坏死治愈的效果。
01
股骨头坏死病症概述
股骨头坏死 ( osteonecrosis of femeral head,ONFH) 是一种常见的多病因的骨科疾病, 通常由不同病因导致的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股骨头软骨下病变坏死, 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
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清,存在各种学说。包括血管内凝血学说、骨压增高学说和脂质代谢紊乱学说等,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创伤、长期酗酒、大量使用激素和结缔组织疾病有关。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ONFH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 时常发生漏诊误诊, 大多数患者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最终导致股骨头变性、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其高危害性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股骨头坏死是由长期饮酒、使用激素等因素导致的一种骨科疼痛性疾病,出现股骨头血液供应严重减少和骨内压升高等症状,3-4年内可能出现股骨头塌陷或骨关节炎,最终导致严重的疼痛感和运动功能丧失,80%患者需全髋关节置换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片
中青年ONFH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 ( totalhip arthroplasty, THA) 的假体寿命有限, 因此,保髋治疗是绝大部分患者的首选方案。此外,还可能造成假体松动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ONFH初期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电刺激、 髓芯减压和植骨术。
图片
随着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和再生医学的高速发展, 一些专家认ONFH的治疗将走向细胞微创。因此,利用干细胞治疗早期ONFH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
02
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再生阻止骨坏死、防止关节软骨退行性变, 从而恢复组织解剖结构。目前,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没有一种技术远期效果满意, 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因此在缺乏有效治疗、干预的情况下, 多数患者最终只能选择股骨头假体置换。
图片
保守干预股骨头坏死的塌陷率分别是79%和52%,说明采用保守的方式,有效率很低。因此,如何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塌陷成为临床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发现,干细胞疗法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坏死的血供问题,利用其分化潜能促进骨细胞的修复,能有效延缓股骨头坏死的速度。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无限增殖能力, 来源丰富, 是细胞工程的种子细胞。因此, 干细胞技术现已成为股骨头坏死治疗研究的热点,成为股骨头坏死有效的治疗方法。
图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发布了一项关于股骨头坏死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了干细胞疗法联合髓芯减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长达7.5年的随访中,分析股骨头塌陷率和髋关节置换率。
结果发现,非置换的有50例,其中35例无塌陷(占54%)现象,即非置换率即髋关节保存率为77%;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大于75分的35例,平均为(79.5±11.9)分,临床成功率70%;目测类比评分(评测疼痛感)下降为(2.3±0.5)分,疼痛感缓解明显;需要辅助负重行走的情况从60.9%下降为18%。
图片
图片
图中A和C:典型病例术前正位和蛙式位X射线片,股骨头内不规则高密度影;
图B和D:典型病例术后7年正位和蛙式位X射线片,股骨头外形规整,无塌陷。
此外,MRI片上坏死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小,移植前坏死面积为(31.0±5.3)mm2,移植后为(24.3±3.5)mm2,具有差别意义。
图片
图A:MRI图像股骨头坏死;图B:显示移植后股骨头坏死面积缩小。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其因病程长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故难以治疗, 预后差。目前, 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多样, 如髓芯减压、高压氧治疗、肌骨瓣移植等, 但总体效果不理想, 且疗效存在争议, 多数患者最终只能选择做股骨头假体置换。而细胞疗法的出现为其治疗带来希望。
近年来随着细胞疗法的发展, 随着干细胞技术研究的重大进展, 其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已被广泛关注。目前, 已有大量有关股骨头坏死与干细胞移植的相关报道, 提示干细胞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干细胞提高坏死区骨组织再生能力、缓解髋关节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已是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公认疗效。
上一篇:科普丨当年轻人遇到心梗,也许还有这种办法!
下一篇:干细胞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哪些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