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文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2年端午节放假3天,现安排放假时间如下:  6月3日、6月4日、6月5日放假,共三天  请各位新老客户提前做好时间安排,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提前祝您:端午安康![详细]
新闻资讯

科普|干细胞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起到的功效和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免疫应答紊乱,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攻击,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 许多常见疾病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一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硬皮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等。如今已经有超过80种已知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下面这几种是最常见的。 01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发病机制:是有外来抗原引起人体B细胞活化。易感者因免疫耐受性减弱,B细胞通过交叉反应与模拟外来抗原的自身抗原相结合,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之活化,在T细胞活化刺激下,B细胞得以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自身抗体,造成大量组织损伤。主要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和血管变化,它会影响到皮肤,肾脏,血液细胞,心脏,肺,神经系统。 02 Graves病 Graves病是一种甲状腺机能亢进类型,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产生过剩所造成的,会导致眼睛炎症,水肿,视力减退,机体代谢亢进也会引起心悸,出汗,体重减少等病症。 03 系统性硬化病 发病机制:目前所知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激活、分泌多种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等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失和活化,进而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异常,导致血管壁和组织的纤维化。比较常见的症状是视力模糊,肌肉僵硬。 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法 临床上目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利用糖皮质激素和各种免疫抑制剂,主要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反应的各个环节,均为非特异性抑制作用。这些治疗手段均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病情的继续发展,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且免疫抑制剂抑制了患者的所有免疫功能,毒副作用较大。 干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众所周知,大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难治性疾病,现有的治疗手段对这些疾病只能控制病情进展或缓解症状,基本无法根治。但正是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留给了干细胞大放异彩的机会。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发展,被医学界誉为“万用细胞”的干细胞,在治疗难治性疾病方面开始大展身手。同样,身怀绝技的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旗开得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 MSC对各种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MSC对多种活性淋巴细胞有免疫调节作用,比如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各种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从而发挥免疫重建的功能。干细胞能纠正细胞免疫失衡,抑制人体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减轻对损伤或自身免疫过程的炎症反应。 干细胞治疗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进展 一篇“Issu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tem cell therapy in autoimmune diseases”文献发布在《World J Stem Cells》上,文中总结了现阶段干细胞疗法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进展,分析了干细胞疗法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机遇。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方面,干细胞能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减少T和B细胞活化,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对接受同种异体干细胞的重症SLE患者进行4年随访后,发现近50%的患者出现临床缓解,总生存率为94%。 2019年3月,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其中,“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入围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此可见,干细胞疗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临床应用可期! 在严重的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有两项关于静脉回输干细胞的案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安全的,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并且观察到临床症状缓解,干预后3至6个月,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reg细胞数量增加。 除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均在临床治疗中,其疗效良好。 有学者对多个已公开发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国内外临床治疗项目进行总结。13项多发性硬化中的6项、12项Crohns病中的7项均使用了间充质干细胞,国内的11个临床治疗项目全部使用了间充质干细胞,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以上数据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治疗效果逐渐凸显。随着治疗和应用的进展,干细胞势必成为一种能够助力自身免疫性疾病康复且无副作用的全新治疗方法。

上一篇: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有什么区别?细胞又是如何提取?

下一篇:干细胞 | 您生命的接力棒

版权所有© 吉林省中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运营:聚鼎科技  吉ICP备12000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