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文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2年端午节放假3天,现安排放假时间如下:  6月3日、6月4日、6月5日放假,共三天  请各位新老客户提前做好时间安排,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提前祝您:端午安康![详细]
新闻资讯

吉林中科:新冠肺炎下抑郁来袭,我们如何应对?

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种心理障碍或情感障碍疾病,也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除了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它还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认知功能受损和情绪紊乱,严重时可出现幻觉、妄想、木僵以及自杀企图。 抑郁症的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3.5亿人,而在我国也有4%左右的患病率,结合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抑郁症患者已形成一个不容再被忽视的群体。但遗憾的是,由于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仍存在着普遍的一高两低现象,即高患病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趋势。因此,提高我国对抑郁症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在本就较为严峻的形势下,如今新冠状肺炎病毒的来袭除了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外,也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明显增加。不光如此,人们普遍对疫情存在着焦虑、恐惧的心理,如何在这种特殊时期做好各自的心理疏导便显得至关重要。 而对于那些本就处于抑郁症群体的患者,则需更加注意避免在外界的各种压力下导致病情加重。目前常规治疗措施其效果尚佳,有数据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终生患病率达13.2%,其反复发作的倾向为该病的难治点。 抑郁症的发病机理 抑郁症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普遍认为与遗传、心理、环境、生物等因素均有相关,通常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虽然其发病机制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各种因素影响下的细胞和分子异常被认为是抑郁症的病理学关键。而对抑郁症细胞病理观察得出最终结论即是胶质细胞减少,特别是小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第一道也是最主要的一道免疫防线。它可维持和监视体内平衡,具有对神经元和组织的修复功能,也能清除受损因子、凋亡细胞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但在一些病理因素(感染、应激、代谢紊乱等)的影响下,小胶质细胞可过度活化,并过度表达促炎的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而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又使小胶质细胞失去神经保护作用,导致神经炎症和抑郁症的发生。 此外,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可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再生,众所周知,海马是重要的脑内边缘系统结构之一,是参与记忆和情感信息处理的关键脑区,其功能受到抑制也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光如此,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还可导致色氨酸的分解代谢限速酶IDO的活性增强,从而降低5-HT的合成原料色氨酸的浓度,进而使5-HT,这个可使神经元兴奋的神经递质减少。 既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为抑郁症发病的关键,那么找到一种可抑制其活化的治疗方法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该病的发生发展。科研人员研究表明:干细胞疗法有望成为改善抑郁症的有效手段。 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是一类具自我更新能力和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已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其用一种特定的方式将干细胞移植到病灶处并进行分化,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以达到治愈疾病目的。而在抑郁症方面,它也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常分为经典型(M1)和替代型(M2)。M1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NOS和CCL2)导致神经营养系统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神经毒性结果。M 2型,有时又被称为神经保护性小胶质细胞表型,它能诱导不同介质(Ym1、Arg1、IL-10、IL-4和TGF-β)的释放以对抗炎症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因此M2小胶质细胞表型可能对抑郁症有治疗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干细胞移植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它能让M1型小胶质细胞转变成M2型。这种所谓的“镇静”效应可能与趋化因子轴CX3CR1/CX3CL1有关,激活的MSC释放CX3CL1上调CX3CR1/CX3CL1轴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或将活化的细胞转为静止状态。 在一项针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和小胶质细胞的研究中表明,在使用应激(CMS)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中,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小鼠的抑郁行为明显改善。不光如此,ADSC还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并干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CMS实验设计如图1a所示:使用18只小鼠(对照组、CMS和CMS+ADSCs)。与对照组相比,CMS组小鼠的体重(BW)缓慢下降,ADSC治疗恢复了CMS诱导的BW下降(图1b、1c)。CMS诱导小鼠出现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包括蔗糖偏好的降低(图1d)和TST(图1e)和FST(图1f)的静止性增加。ADSC治疗能显著逆转CM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提示ADSC治疗能改善CM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CMS显著促进了炎症因子如MCP-1、TNF-α、IL-1β和IL-6在血清中的表达,但ADSC逆转了CMS诱导的炎症因子的产生(图2a-d);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MS诱导6周后,Iba1+小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加,但ADSC治疗后Iba1+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图2e,2f)。免疫组化检测也显示,CMS诱导后6周,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神经元细胞数增加,但ADSC处理后减少(图2g,2h)。以上结果表明,ADSCs对CM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总结 近年来,干细胞在治疗脑瘫、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证实干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修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为利用干细胞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细胞疗法大门正渐渐打开。针对耐药患者和依从性差的抑郁症患者,细胞治疗或许可以带来新的希望。

上一篇:科技部:正在积极推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技术用于危重症患者治疗研究

下一篇:吉林中科:世界肾脏日 | 你的肾还好吗?

版权所有© 吉林省中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运营:聚鼎科技  吉ICP备12000258号